卞之琳
卞之琳
卞之琳小傳
卞之琳,中國現代著名詩人、翻譯家、評論家、教授。1910年12月生于江蘇海門湯家鎮。曾用名季琳、林子、老卞等。
卞之琳在家鄉讀小學,小學畢業后,在私塾學習古文一年,再讀初中,1922年夏考入上海浦東中學,并越級插上高一第二學期,開始接觸西文文學和進步思想。 1929年夏考入北京大學英文系,第二年開始寫詩,早期詩受中國古典詩詞、現代徐志摩、聞一多等人的新格律詩以及西文瓦雷里、里克爾、艾略特、奧登等人的 詩作影響。
1933年大學畢業后,于保定濟南等地教書,并于他人合編文藝刊物《冰星》,同年出版第一本詩集《三秋草》,此后陸續出版了《魚目集》、《漢園集》(與李 廣田、何其芳合著)、《十年詩草》等詩集。這些詩作代表了卞之琳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,被評家認為是化古化歐,出“新月”而入“現代”,獨成一家、自創高 格,作為中國現代詩歌先行者之一,其影響流布當時,下及40年代的“九葉”詩派,遠至海外,甚至對新時期以來的詩歌的探索與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。他的 代表作之一《斷章》:“你站在橋上看風景,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。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,你裝飾了別人的夢。”更是膾炙人口,為海內外詩界廣為誦。關于卞之 琳的詩作,海內外一些著名的詩人、作家、學者如沈從文、朱自清、李廣田、徐遲、屠岸、余光中、張曼儀、三木直大(日本)等等都曾作過專門的論述,給予很高 的評價。
抗日戰爭初期,卞之琳曾任四川大學講師。1938年至1939年曾往延安和太行山一帶訪問,1940年任教昆明西南聯大,抗戰勝利后,任天津南開大學教 授,1947年應英國文化委員會邀請前往牛津作客,實地考察了西方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。1949年以后轉任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、北京大學文學研究院研究 員。50年代曾到波蘭、東德訪問,80年代初訪問美國。
除了詩歌以外,卞之琳也寫小說、散文和文學評論文章。短篇有〈石門陣〉、〈紅褲子〉等,長篇有〈山山水水〉(一部分已銷毀,部分篇章由香港山邊社1983 年12月出版)。卞之琳長期從事外國文學的翻譯和研究工作,解放后側重于莎士比亞的翻譯和評論,出版的譯著有:〈西窗集〉、〈維多利亞女王傳〉、〈阿爾道 夫〉、〈阿左林小集〉、〈浪子回家〉、〈新的糧食〉、〈紫羅蘭姑娘〉等。
卞之琳曆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、〈詩刊〉、〈世界文學〉、〈文學評論〉等刊物編委,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。
卞之琳主要著譯書目
[創作書目]
三秋草(詩集)1933年5月,上海,新月書店
魚目集(詩集)1935年12月,上海,文化生活出版社
漢園集(詩集)與何其芳、李廣田合集,1936年3月,上海,商務印書館
慰勞信集(詩集)1940年,香港,明日出版社
第七十二團在太行山一帶一年半戰斗小史(報告文學)1940年,香港,明日出版社
十年詩草(1930--1939)(詩集)1942年5月,桂林,明日出版社
翻一個浪頭(詩集)1951年2月,上海平民出版社
雕蟲紀曆(1930--1958)(詩集)1979年9月,北京,人民文學出版社
布萊希特戲劇印象(文論集)1980年1月,北京,中國戲劇出版社
滄桑集(1936--1946)(散文集)1982年8月,南京,江蘇人民出版社
山山水水(長篇小說)1983年12月,香港,山邊社
人與詩:憶舊說新(散文集)1984年11月,北京,三聯書店
莎士比亞悲劇論痕(文論集)1986年8月,北京,三聯書店
[譯著書目]
西窗集 1936年3月,上海,商務印書館
維多利亞女王傳 1940年2月,香港 ,商務印書館
亨利第三.旗手 1943年3月,昆明,文聚社
阿左林小集 1943年5月,重慶,國民圖書出版社
新的糧食 1943年10月,桂林,明日出版社
紫羅蘭姑娘 1947年2月,上海,文化生活出版社
浪子回家 1937年5月,上海,文化生活出版社
窄門 1947年9月,上海,文化生活出版社
阿道爾夫 1948年7月,上海,文化生活出版社
哈姆雷特 1956年8月,北京,人民文學出版社
莎士比亞悲劇四種 1988年3月,北京,人民文學出版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