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經簡林
饒宗頤教授在2002年6月,惠贈《心經》墨寶予政府。政府隨後決定在鳳凰山山麓的山坡上,以大型戶外裝置的形式展示饒宗頤的墨寶,與巿民分享這藝術傑作。
計劃以摹刻方式,把《心經》墨寶全文,精雕於38根高約8 - 10米的木樁上。大嶼山昂坪的環境靈秀雋永,與饒宗頤的作品相得益彰。
木簡效果發揚文化
中國早期文字既有以「竹簡」作為文字記載的傳統,現把《心經》雕刻於木樁上,可達至「木簡」的效果,充分反映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歷史。
整體布局源於無限
「心經簡林」的整體布局,取形於代表「無限」的數學符號(「∞」),代表生生不息、無窮無盡的意思。
位於山坡最高位置的1根木樁沒有用作摹刻,以其「空」的意思,象徵《心經》「心無罣礙」的至高境界。
每根木樁的高度和位置,均依照該址的天然山勢排列,加上木樁樸實的外觀,務求與大自然融為一體。
鳯凰山日出.好靚
附件: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