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新話題
打印

情緒起伏大,是躁鬱症嗎?

情緒起伏大,是躁鬱症嗎?

先天基因加後天環境 引起躁鬱症
體質因素約可解釋6成躁鬱症病人發病的原因。研究發現,染色體上有許多基因變異的組合,會影響情緒變化的機轉,而有些人掌握情緒的機轉比較脆弱,雖不見得一定會發展成躁鬱症,但情緒波動比一般人大,時而高昂、毛躁,時而低落,比如才剛跟朋友約好去玩,又突然不想去了。

如果有這樣的體質,加上環境因素影響,就可能誘發疾病。比如從小到大的創傷經驗、持續的壓力或困擾沒有減輕或排除,現在的生活又很忙、壓力大,腦功能被擠壓、沒時間休息,就可能發病。
線上百家樂
自我覺察及調整壓力 不一定會發病
然而在真的生病前,是有機會自我調整的。

如果經由他人提醒,或自己覺察到情緒變化特別大,常常不快樂、容易生氣,甚至跟人吵架、影響人際關係、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現,可以先試試看自己能不能排除,比如找到容易觸發情緒的原因或壓力源,改變或遠離這些壓力源;或藉運動減輕壓力或自我調整心情、改變想法,情緒還是可以控制在合理範圍內。

但如果自己嘗試控制,旁人也適時提醒,狀況依然沒有好轉,而且影響到生活、工作及人際關係,就可以考慮尋求醫療的幫忙。

通常躁症鬱症輪流出現
躁鬱症主要靠醫師問診,醫師會從病人的行為、思考、情緒等面向綜合研判。

典型的躁鬱症會躁症、憂鬱症輪流出現,可能先鬱後躁,或先躁後鬱。患者在「躁」的狀態時,常有多話(甚至夜裡不睡,不斷找人講話)、情緒高昂、過度自信、說大話、覺得自己很了不起、行為衝動(比如衝動購物、投資)等表現,有時病人很享受這種狀態,不覺得有什麼問題;處在「鬱」的階段時,則顯得鬱鬱寡歡、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、缺乏自信。

不過也有患者的症狀表現不規則,比如長期處在躁期的狀態,鬱期很短或不明顯;或者長期表現出憂鬱的狀態,躁期很短或不明顯,所以需要醫師細心診斷。如果家屬陪同就醫,醫師也會詢問家屬對病人日常生活的觀察,作為研判病情的線索。特別是病人症狀較輕微時,病人通常沒有自覺,容易被忽略,愈需要家屬的意見。

輕躁者通常沒有自覺 易忽略

躁鬱症可分為兩型:

第1型躁鬱症:嚴重的躁及鬱,循環發生。
第2型躁鬱症:憂鬱較明顯,躁症很輕微,易被忽略。

輕度躁鬱與重度躁鬱的差別,主要是看患者的主觀感受,以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。輕度躁鬱症不致影響工作、生活,但重度躁鬱可能會產生幻聽、妄想、脾氣暴躁,甚至有暴力行為,嚴重影響生活與人際關係。

近年影像醫學發達,但用腦部影像檢查來診斷躁鬱症仍處在研究階段,臨床上無法實際應用,也無法靠抽血檢查確診。但治療中的病人回診時需抽血,化驗藥物中的成分(如鋰鹽)的濃度,可了解藥物是否有效、病人是否規律服藥。

躁鬱症盛行率約千分之一 男女比例相近
躁鬱症可能分布在各年齡層,成年人居多,可能跟生活和工作壓力大有關。也有部分年長病人是在中風、腦傷後發病,因為腦部保護機轉變弱,躁鬱症因而發作。

躁鬱症的盛行率約千分之1,幾十年來沒有太大變化。男女比例差不多,也有研究顯示,輕度躁鬱症患者以女性稍多,可能跟荷爾蒙變化有關。臨床上的確會看到一些女性,因沒耐心、控制不了脾氣,打罵小孩,親子關係不佳而來就醫。

酒癮藥癮加重躁鬱症
躁鬱症也常跟藥癮、酒癮共病,藥癮、酒癮可能加重躁鬱症的症狀,變成惡性循環,需要一併治療。

躁鬱症也可能跟思覺失調症共病。研究發現,躁鬱症患者家族中有思覺失調的機率較高,而思覺失調患者家族中有躁鬱症的機率也較高。不過同時有兩種疾病並不代表難治療,預後其實比單純罹患思覺失調症好。

持續用藥、減輕壓力 躁鬱症可治癒
躁鬱症需要用藥物治療,不能單純靠心理諮商。在急性發作的階段,需要用抗躁或抗憂鬱的藥物,等進入慢性期,症狀較緩和,仍需用穩定情緒的藥物,減少復發機會。即使是輕躁,也建議用藥,讓高昂的情緒降下來。

找到並處理壓力來源也很重要。學習觀察自己的情緒,哪些人際關係的糾結、生活或工作壓力可能觸發情緒劇烈波動,要盡量避免。也要慢慢了解自己的腦功能可能比較脆弱,想想怎麼安排生活對頭腦好,較不會觸發情緒擺動的幅度。

即使持續用藥,建議最好還是定期回診,讓醫師了解自己的近況,醫師也會提醒一些該注意的事項,關心情緒波動是否超乎尋常。

TOP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
TOP

發新話題